原載於:九樓B座

文:Alan

前言

說起王菲,大多數的人都地依直覺認為她很酷,很會唱歌,雖然她現在已經退隱,但眾多的樂迷還是希望她能有復出的一日。在今年的四川賑災義演,終於看到她為了公益而出來演唱,雖然只有一首歌,但也足以懷念了,現在就讓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位華語歌姬吧!



生平介紹

王菲1969年8月8日出生。中學時代王菲的歌唱事業就顯露頭角,出版過幾張翻唱鄧麗君歌 曲的專輯。她於1987年由出生地北京前往香港發展。由朋友引薦至香港音樂教育家戴思聰門下,學習歌唱。1989年參加〈亞太金箏流行曲創作大賽〉,獲得 銅獎。後演唱才華被發掘,加入新藝寶(Cinepoly)唱片公司。為了迎合當時香港樂壇文化,公司為她藝名起作「王靖雯」,英文名為 〈Shirley〉,於1989年推出在港式包裝下的首張大碟【王靖雯】。之後陸續發表數十張個人專輯。


音樂歷程

我們將分成國粵語兩大部分來介紹,不含原聲大碟與合輯。

粵語專輯

1.【王靖雯】(1989)


1989年她推出在港的首張大碟【王靖雯】。但並沒有太大的迴響。

2.【Everything】、【You're the Only One】(1990)


1990 年出版另兩張專輯【Everything】和【You're the Only One】後,她開始有了知名度。【You're the Only One】中翻唱東洋、西洋的曲目:包括Diana Ross和Karyn White。翻唱Karyn White歌曲〈Superwoman〉的〈多得他〉也成為她經典粵語曲之一。

1991年,她1991年突然離開香港歌壇,赴美。

3.【Coming Home】(1992)


1992年,她推出了第四張專輯【Coming Home】,以一首翻唱日本歌后中島美雪的〈容易受傷的女人〉紅遍大街小巷,迅速奠定了自己的地位。此時她的音樂仍然是以商業流行為主,但她在歌唱技巧日漸純熟。

4.【執迷不悔】(1993)


1993年2月,發表粵語專輯【執迷不悔】。〈執迷不悔〉有粵語和國語兩個版本,國語版是她自己作詞,袁惟仁作曲,也是她的代表作。此碟的曲風延續一慣的流行熱門榜風格,翻唱了多首歌曲,包括其中〈季候風〉是翻唱了張瓊瑤的〈有一天我會〉。

5.【十萬個為什麼?】(1993)


同 年她又推出粵語專輯【十萬個為什麼?】,是確立她音樂特色演進的開始。專輯中她在詞曲上開始更多對自我的感觸,並參與專輯的製作。這張專輯最知名的是翻唱 美國女歌手多莉艾莫絲(Tori Amos)的名曲〈Silent All These Years〉,名為〈冷戰〉。

6.【胡思亂想】(1994)


1994年6月份推出粵語專輯【胡思亂想】,這張專輯是王菲音樂事業的轉捩點。

一、她將歐洲音樂元素融入到專輯之中。
二、形成了製作人梁榮駿加C.Y. Kong等固定班底。
三、御用林夕。

雖 然還是有翻唱歌曲,但曲風已經脫離流行抒情範疇,包括模倣後龐克樂團「孿生卡度(Cocteau Twins)」,孿生卡度的音樂對王菲影響極深,一直延續到EMI時期;專輯最重要的是翻唱了愛爾蘭樂團「小紅莓(The Cranberries)」的代表作〈Dreams〉(夢中人〉,她這時模仿了主唱的演唱技巧,為她演唱風格的新突破。

7.【討好自己】(1994)


1994 年12月推出【討好自己】,此碟又用回王靖雯這藝名(也是王菲最後一張使用王靖雯這藝名之專輯),王菲開始自己嘗試作曲,這次創作了〈討好自己〉和〈出 路〉。〈討好自己〉是她唯一一次作粵語詞;〈出路〉是以說唱方式,講述了她對生活、愛情和人生態度的看法(也預言了她的離婚)。

8.【Di-Dar】(1995)


1995年12月推出粵語專輯【Di-Dar】,也是她音樂生涯最後一張粵語大碟。這張大碟走的是英倫迷幻樂風,製作越趨精緻化,極富概念。

9.【玩具】、【自便】(1997)


1997年2月、5月,新藝寶先後推出兩張EP,【玩具】和【自便】。此EP有兩首王菲經典曲目:〈約定〉和〈暗湧〉。

1997年,王菲生下竇靖童後,與百代唱片簽約。她不再錄製粵語大碟。

國語專輯

1.【迷】(1994)


【迷】 為初次開拓國語市場,曲風很保守。主打歌〈我願意〉有管弦樂和弦樂兩個版本,王菲如泣如訴的優美聲線,幾乎震撼台灣樂壇,本曲也成為她在歌迷心中最膾炙人 口的作品。專輯還收錄〈執迷不悔〉國語版本,也是不可多得的好歌。另外有4首都是原來粵語翻唱曲目,分別為〈軟弱〉、〈沉醉〉、〈冷戰〉、〈心太野〉;其 中〈心太野〉原曲是葛萊美女歌手Lisa Fischer於 1991年得獎專輯《So Intense》中的〈So Intense〉,算是遜於原唱的作品,原唱渾厚高亢的嗓音與寬廣的音域,王菲就顯得過於單薄。

線上收聽:我願意
http://tw.youtube.com/watch?v=gkhyIdWnA44

2.【天空】(1994)


1994 年第二張國語專輯【天空】發表於11月。【天空】拋棄了之前【迷】的翻唱充數的做法,幾乎是以原創為主。銷量非常成功,為王菲國語專輯最高銷售量,共80 萬張。1994年兩張國語碟都是由音樂人楊明煌監製,但他不久後因車禍去世。〈天空〉(包括普通版和Unplugged版)是她又一首經典歌曲,強烈推薦 〈天空〉(Unplugged版),細緻扎實的吉他音色,配上王菲絕美的歌喉,幾乎難以挑剔。同樣受到歌迷推崇的曲目還有哀怨情歌的〈棋子〉,歌詞表現出 身在愛情無法自拔的痛楚,王菲的精準技巧轉折,極為出色。清唱開頭的〈矜持〉又是首動聽作品,人聲成為唯一主角,若有分毫瑕疵,是很容易被聽出破綻的。黃 舒駿作的〈天使〉以「孿生卡度(Cocteau Twins)」式的拖拉音表現,又是首好歌。此張的人聲和樂器的質感和細節處裡,都是中文專輯當中的發燒級作品。

線上收聽:矜持
http://tw.youtube.com/watch?v=NdwPNKM7p4s

3.【菲靡靡之音】(1995)


1995年,發表向鄧麗君致敬的翻唱專輯【菲靡靡之音】。鄧麗君是王菲的偶像,剛錄了一個禮拜,就從泰國清邁傳來鄧麗君病故的消息,兩代歌后合唱也成了遺憾。〈但願人長久〉是為蘇軾的名詞「水調歌頭」譜的曲,這首歌也成為王菲本人的經典曲目。

4.【浮躁】(1996)


1996 年推出的王菲本人最愛【浮躁】,將她的音樂寬廣度拉大了相當多。她開始完全不理會商業市場,還刻意抽菸用髒自己過於乾淨的聲音。她在專輯中呢喃囈語般地吟 唱,王菲特別請了 Cocteau Twins 為她作了兩首新曲〈分裂〉和〈掃興〉。專輯的充斥著浮躁、無常、迷惘等氛圍概念,融合當時的北京搖滾樂與歐式另類。專輯在港台市場理所當然受到冷落,銷量 很差。但卻是歷年來最統一而完整的概念唱片。

5.【王菲】(1997)


她 加盟新東家EMI的首張唱片是1997年9月【王菲】,在【浮躁】的任性嘗試後,新專輯回歸主流。王菲就像千變萬化的發聲器,專輯中的多元樂風,都能融合 在她的高超技巧之中。林夕依然負責大部分歌詞。張亞東作的〈你快樂(所以我快樂)〉和〈悶〉兩首歌,〈你快樂(所以我快樂)〉是專輯中的精品。〈我也不想 這樣〉應該算是專輯中賣錢的扛壩子,不管專輯中唱多另類的作品,靠這首就能賣了。〈懷念〉是翻唱孿生卡度的作品〈Rilkean Heart〉,是一首簡約小品,後段聲樂式的吟唱,好似練習曲。〈人間〉由日本歌后中島美雪特地為王菲所作,中島美雪的風格很明顯,是首獨具韻味的抒情 歌。〈撲火〉是王菲最後一次演唱陳小霞的作品,作為專輯的倒數,但來王菲還真的不愛芭樂歌,但筆者不得不說,這首歌還真好聽,私心力推。專輯在台灣賣出 50萬,重回天后的成績。

6.【唱遊】(1998)


1998 年10月,她推出了一張足以超越之前所有國語專輯的【唱遊】。整體風格豐富迷幻。林夕作詞的〈臉〉,揉合古典美聲的技巧,有些虛無又細緻的美感,「呼吸是 你的臉 你曲線在蔓延 不斷演變那海岸線 長出了最哀艷的水仙」,如詩的筆法,林夕的手法的確不凡。〈半途而廢〉的流行隨意,灑脫中展露自在。王菲的嗓音在專輯中,又化身變聲器,各種如:古典美 聲、顫音、拖音、氣音等技巧,變化多端,但可惜的是她過於開發技巧的同時,忽視了感情的自然流洩,美中不足之處。她自己譜曲的〈小聰明〉,前衛繁複的編 曲,相當出色。大熱情歌〈紅豆〉,幾乎無人不曉,動聽悅耳,據說王菲本人當初並不想唱。【唱遊】是張精心雕琢的流行大作,精緻的編曲錄音,豐富的音樂性, 而且是華語流行樂第一張使用HDCD(高解析度CD)技術錄製的唱片。最後說一下,王菲新潮的「曬傷妝」,應該是她所有專輯中最正的一次。

1999年2月【Eyes on Me】單曲碟在日本發賣。〈Eyes on Me〉是日本PlayStation遊戲【Final Fantasy VIII】的主題曲。發賣3週內賣破50萬,打入日本Oricon公信榜的Top 10,2000年3月日本第14屆〈金唱片大賞〉上斬獲〈年度歌曲〉的最高榮譽。

7.【只愛陌生人】(1999)


1999 年她離婚後,於9月推出第七張國語專輯【只愛陌生人】。〈開到荼蘼〉的強力搖滾開場,C. Y. Kong的飽滿編曲加上歌聲的混音處理,華麗又頹靡。在開始就抓住了聽者的耳朵。王菲和張亞東合寫的搖滾加電子舞曲的〈精彩〉,也真是首「精彩」之作。 〈當時的月亮〉是較為輕鬆愜意的抒情曲。陳曉娟第一次為王菲寫了〈推翻〉,這首是素雅的哀歌,吉他伴奏迷人,音色顆粒分明,歌詞「突然間你連瞞都不瞞 想也不想 就這麼推翻 就這麼說過去只是鬧劇一場」,似乎吐露出婚變心事。Adrian Chan寫了首商業情歌〈蝴蝶〉,在內地較受歡迎。C.Y. Kong也寫了搖滾味濃厚的〈百年孤寂〉,算是專輯中的佳作。可惜歌曲間的落差與冷僻硬調的風格,就不像前幾張如此受到好評。

8.【寓言】(2000)


這 張大碟是王菲第二次的另類嘗試。唱片可以明顯的為兩部分:前5首王菲作曲,林夕作詞,張亞東編曲,王菲和張亞東合作製作;林夕參考了佛經、科學、神話,完 成了〈寒武紀〉、〈新房客〉、〈香奈兒〉、〈阿修羅〉、〈彼岸花〉5首,由梁榮駿製作,這五首可獨立成一張迷你專輯,張亞東繁複華麗的編曲是風格的維繫 者,加上王菲迷離的音感,三人可說合作無間。
〈寒武紀〉以弦樂開場,點綴著電子與人聲吟唱,加上笛音流動;〈新房客〉的電子節奏,輕快恣 意,算是我的最愛,王菲的嘹唱餘韻無窮;〈香奈兒〉就是玩編曲的作品,電子加古典弦樂,可惜只是風格延續,反而沒有驚喜;〈阿修羅〉低迴轉折,像是沉思反 省,略顯單調。最後一首〈彼岸花〉有幽遠的弦樂搭配。這五首的氛圍統一的味道。後5首只是商業的妥協,〈再見螢火蟲〉是哥 德式的搖滾味。專輯中最獲好評的是〈笑忘書〉,流行的輕盈曲調,林夕的詞是重點。潘協慶寫了為前作的延續,就沒有太出色之處。總括來說,是一張虛幻飄渺、奇想蔓茂的中文經典。

9.【王菲】(2001)


在EMI最後一張的中文唱片【王菲】,唱片在製作人員上大換血,沒有了張亞東,製作人梁榮駿也離開,變成水準有遜於以往。但風格迥異多元,韻味獨特。林夕仍然負責了大半歌詞。

爽 快的 Jazz-Pop 曲風如蔡健雅的〈打錯了〉與梁翹柏的〈夜會〉。陳曉娟的抒情慢板〈流年〉過於保守,沒有感人的旋律,就作為專輯的商業主打,真的偏弱。伍佰〈兩個人的聖 經〉、深白色的〈有時愛情徒有虛名〉也都平平。充滿爆發力的奔放搖滾〈光之翼〉是搶眼開場;圓舞曲風格的〈流浪的紅舞鞋〉,多變跳躍的節拍,則是個人風格 較重的作品;王菲當時的男友謝霆鋒為她寫的粵語歌〈迷魂記〉,還算順耳。整張的水準拿捏不一,偶有佳篇卻不算佳作。

10.【將愛】(2003)


王 菲的封關之作,也是加盟新力唱片的首張大作。2003年新專輯【將愛】推出。音樂上除了標題曲外,王菲本人又作了四首曲目:〈將愛〉、〈不留〉、〈陽寶〉 和〈四月雪〉。大多數歌曲的名字都是詞語的縮寫,〈不留〉是首支佳構,詞帶有新詩的風味,對仗工整,詞曲編均佳。每張都會出現的搖滾迷幻曲風〈將愛〉。抒 情歌〈美錯〉不算主打,但卻是我認為她的唱工最爐火純青的一首,聽似清清淡淡,實則內蘊婉轉,非常入味。副歌的「不管他是真的你是假的誰是目的地...人 生最大的快樂也不過如是」細膩的在語氣上變化,沒有深厚的功力,很難做到如此完美。〈空城〉的編曲,林海以擅長的鋼琴鋪成,有療癒音樂的氣氛。總是走在流 行尖端的王菲,總有引領潮流的地位。在電子氣氛濃厚的編曲中,以靈秀細緻的氣音聲腔,內斂婉轉地唱出人世百態。整張風格靜謚成熟,不只完整且耐人尋味。

結語

王 菲在華人世界擁有很高的知名度,在世界各地也有眾多歌迷,她還在1996年10月成為繼鞏俐之後第二個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華人藝人,也是第一位華人歌 手。她唱過許多經典的歌曲,音樂又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總觀來說,構成王菲音樂版圖的三大要素,一.是簡單旋律雋永情歌,二.多元嘗試的音樂風格,三.是 刻意經營的個人風格姿態。她動人的嗓音、清晰的咬字,是1990年代初至2000年代中期十多年來華語樂壇最出色的女歌手之一,被視為華人地區的天后掌門 人。林夕的歌詞也賦予她音樂的深度,她多變的聲音表情,也能精準抓住歌曲精神。王菲自2004年淡出歌壇,至今(2007年)。

得獎紀錄



參考資料

菲迷府:
http://www.wongfei.org/big5/cdinfo.htm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8%8F%B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an Chu 的頭像
    Alan Chu

    Alan的影劇娛樂閒聊

    Alan 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