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篇是去年的舊文重貼

奧斯卡 入圍投票方法大公開

看了很多報導 幾乎都沒有公開說明過 奧斯卡入圍投票是如何產生的
那我就來說明一下它們叫偏好投票制
(proportional voting, also known as a preferential system)
一般獎項評審通常是請評審列出心中的5名或4名(像金馬獎)
然後一位算一分 統計總積分 最高的5位出線
亦或是第一名算5分 依序遞減4.3.2.1 再加總積分 取最高前五名
但奧斯卡卻是採取一種舊式的、特別的計算方法-只選最好的
方法是這樣的-

奧斯卡評審約為5800位
例如要選出五位最佳男主角候選
而有資格投票的是2400位具演員資格的影藝學院會員(不是全體)
他們列出心目中的"前五名" 再把選票寄出(記住是有排名的)
收到票的會計師就開始依所有名單上的「第一名人選」各自分成一份
因為如果某人或某部片在選票統計時,並未獲得任何一張「第一名」的投票
(也就是說最少要有一張「第一名」的選票),
那無論它獲得多少的第二名或第三名投票都無效
意思是假如 一個演員拿到全部2400票的第5順位 她也無法獲得提名

接著,會計師把總票數除以6(應提名人數加一)以決定入圍淘汰門檻
得票超過20%的自動成為提名者,得票率少於16.67%則不予入選,
在演員這個項目第一輪門檻為就是480張
假設喬治克隆尼與強尼戴普這兩份都有超過480張
兩人就自動入圍,
為求每張選票都具有一樣的效力、
並鼓勵「黑馬」的產生,
凡是在第一輪中確認已提名者的選票,
在進入第二輪計票時全數報廢不再計算。(因為你已經表達過你的意願了)

如果其他選票都沒有過第一輪的第一名門檻必須進入
第二輪
會計師再開始重新分配剩下的「第一名」選票,
淘汰標準則視「第二名」的得票率與該輪的淘汰標準選出提名者後,
依所剩的可提名名額來決定。「第二名」的選票統計方式如同第一輪,
在剩餘的選票中統計「第二名」的票數,
再看有沒有哪一份超過這輪的最低得票門檻
如果第二輪還不能選出足夠的提名名單,
則必須進入剩餘的選票「第三名」的投票統計,
一直選到五位提名人都出爐為止。

這種方法對廣受歡迎的人選(作品)不見得有利
但卻能讓一些有獨特而獲一定比例支持的作品出頭
原先的意思就是要選出大家心中最好的人選 至少是前兩名
不然反而會讓大家心中普遍認為的普通好 拿到入圍門票
這樣就失去選出最好之意
所以如果大家能有志一同把所愛的列為第1名或第2名的話
他就很容易擠上入圍名單 所以電影公關不必討好全體會員
他們就積極地操作 鞏固那特定的選票就好(蠻像政治選舉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 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