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電影不知多久沒有出現所謂的諜報片,之前李安的《色戒》不知道算不算是,不過這部打著「華語世界裡的第一部諜報電影」名號的電影《風聲》,的確引起了一陣不小的話題,故事描述40年代的中國,那時汪精衛成立偽國民政府與日本人掛鉤,不少愛國志士紛紛投入臥底的工作。而一連串刺殺的行動惹惱了當局,為了查出反抗組織首腦「老鬼」的行蹤予以殲滅,日本軍官武田(黃曉明)設下陷阱。將嫌疑人物剿匪大隊長吳志國(張涵予)、司令侍從官白小年(蘇有朋)、譯電組組長李寧玉(李冰冰)、電報專員顧曉夢(周迅),以及軍機處處長金生火(英達)通通請入裘莊大院。五天內,人性最卑微殘酷的一面,一一被撕毀...

《風聲》改編中國作家麥家的同名小說,由台灣導演陳國富與內地導演高群書聯合執導,英文片名The Message直接點出了影片的重點,如何在爾虞我詐、內憂外患的情況之下,成功將訊息傳達出去,電影帶有推理懸疑的意味,幾個個性迥異的人物都有嫌疑,也互相的猜忌、出賣對方,到最終才揭露兇守的真面目,像似推理小說家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的《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等系列作品,那種運用密閉式空間催化犯罪心理的戲劇結構。



不過《風聲》在整體架構在注入了愛國情操與國仇家恨的元素之後,這些虛以委蛇、相互算計的人性殘酷面也有了正當性的理由。透過精確的場面調度、精緻華麗的美術與流暢的攝影等部門的高度執行之下,的確打造了一個極具可性度,帶有舞台劇味道的密閉式環境,這也正恰好也濃縮了所有的戲劇張力,像一鍋沸騰的壓力鍋,隨時都怕它炸開。

這類的電影需要一個優秀的劇本,才能投入地跟著劇中人一起諜對諜。本片的劇本編排算是流暢縝密而且環環相扣,不斷的留伏筆,以及後段的倒敘回述,讓這部作品不僅有詭譎疑狐的張力,也讓人看的很過癮。可惜某些設計明顯的刻意橋段與不時出現的字碼,削弱他該有的深度與懸疑性。

不過他對於人物的設計與運用倒是做的相當成功,幾位主角先不說,光是開場現身的針灸師傅,編導將他塑造成外表客氣有禮的斯文人,但就連被狗啃食都不吐半字的女特務,也不得不屈服在他的針下的陰狠,製造出反差的衝突性,所以我們後段看到他又出現時,那種令人不寒而慄的感覺,不用兩三下就自然而然顯現出來。



當然幾個主角所流露出的同志情愫,例如:侍從官白小年與司令間的如僕如妾的關係,還有李寧玉與顧曉夢情同姐妹又曖昧的扶持照顧,例如顧對李說『我就是看你特別親。』這個『親』可以是親情也可以是親密,這些隱晦私密的想像空間,讓影片在不是太成功的佈線與機關算計下,有了點吸引力。

電影的最大賣點還是那些媲美虐殺片的嚴刑逼供場面。譬如:坐上針粗的像筍一樣的針椅、電擊還是刮毛的麻繩搓磨下體,看的都讓人觸目驚心,頭皮發麻,但也都只是聲光視覺上的感官刺激而已,真的觸及人心的還是演員的傑出表演。

因為這樣的心理戲更需要仰仗演員的功力。
先撇開女角不談,其中男角以飾演的偽政府軍特務處處長王田香的王志文,最為出色,他將那種冷酷陰沉的反派角色掌握的相當搶眼,加上他對周迅若有似無的愛慕,多了些咀嚼的空間,但除了王志文之外,其他男角不如預期。像是蘇有朋的男同志雖有突破,可惜戲份單薄也不討好。飾演日本軍官黃曉明,敗在配音與本身演出的疲弱,張涵予的剛烈大隊長一角也只是水準,沒有超越《集結號》的成績,都是可惜之處。這部電影真正的光環還是屬於李冰冰與周迅。



周迅所飾演的顧曉夢,青春活脫加上一雙靈動的眼睛,兩三下就將這個『表裡不一』,一直在偽裝的女特務詮釋的栩栩如生。她驕縱不羈、強悍精明的角色性格無疑施展空間是最大的,周迅的演出充滿層次感且活靈活現,許多倏忽隱現的複雜表情堪為演技範本;而飾演周迅上司李寧玉的李冰冰,其實也不惶多讓。她以另一種收斂的演繹方式,將一個高知識份子的那種從容自信、氣質出眾的形象表達的非常細膩迷人,一場被日本軍官黃曉明脫衣檢查的羞辱戲,她真切投入的將那種顫慄與苦痛表現的絲絲入扣,尤其是她瞬間崩潰的爆發演出,令人印象深刻。

劇中最精采的一段就是兩位女主角攤牌的對手戲,不斷地出招接招,宛如演技擂台生死鬥,雙方互有勝場卻也激出前所未有的高能量火花,看的叫人忍不住擊掌叫好,這段應該是我有印象以來華語電影最完美的女女對戲。雖然一般評論以周迅較為突出,而她確實天賦過人,但外放式的角色本來就比較搶眼,比較起來李冰冰雖然明顯吃虧,但她以退為進的內斂,依舊有很強烈的存在感,至於誰才能拿下影后,就讓評審去傷腦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an Chu 的頭像
    Alan Chu

    Alan的影劇娛樂閒聊

    Alan 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