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勃狄尼洛是 當代最受敬重的演員之一,以其方法演技與百變角色聞名。
當代美國影壇有所謂的演技四大天王,分別是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傑克尼柯遜(Jack Nicolson)與本篇要講的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與艾爾帕西諾(Al Pacino)。他們都是公認的戲王之王,不僅難分高下,也各有一片天。首先要講的是勞勃狄尼洛,他是影壇著名的百變戲王,戲路極廣,從影30多年,演出過無數經典電影,是機運也是本身的實力,接下來就讓我們從頭說起吧。
專研方法演技的學習
1943年生於紐約的勞勃狄尼洛,從10歲就開始接受演技訓練,到16歲時便離開學校。從1969布萊恩迪帕瑪﹙Brian De Palma﹚執導的《婚禮》﹙The Wedding Party,1969﹚開始演藝生涯,1970年在老牌女星,莎莉溫德絲的指名下接演《血腥媽咪》﹙Bloody Mama,1970﹚。接著再度在布萊恩迪帕瑪導演的《嗨!母親》﹙Hi, Mom!,1970﹚中的飾演警察,這次就讓大家注意到他專研方法演技的用心,一個出場戲勞勃狄尼洛不斷在事前練習以警棍敲擊牆壁,以至自然為止。1973年時,因演出《戰鼓輕敲》﹙Bang the Drum Slowly,1973﹚中染病而身形遲鈍的球員,才真正讓他展露頭角。同年又在馬丁史柯西斯的《殘酷大街》﹙Mean Streets,1973﹚,飾演 一名遊蕩街頭的混混。
《教父第二集》奠定不朽地位
不過使他真的一舉成名的是1974年《教父第二集》﹙The Godfather Part II,1974﹚,他飾演第一集馬龍白蘭度的青年時期,刻意揣摩的語調聲腔,加上精鍊的演技,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成為真正的演技派,片約也跟著紛至沓來。劉偉強導演的《無間道二》裡陳冠希持槍跟蹤殺掉仇家的戲,就是出自本片的橋段。
1976年以馬丁史柯西斯所導演的《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1976﹚又一次成功塑造一個越戰歸來當計程車司機的青年,一個所謂的邊緣人角色,他企圖暗殺政治人物,後來又為了解救雛妓﹙影后茱蒂福斯特,幼時飾演﹚持槍殺人。片中那場在鏡子前自言自語的即興演出,甚獲好評。這次演出讓他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馬丁史柯西斯的最佳班底
1977年又與馬丁史柯西斯合作融合爵士樂與歌舞的《紐約、紐約》﹙New York, New York,1977﹚,狄尼洛演出一名樂手,跟女主角麗莎明尼莉開始一段不斷爭吵的愛情故事。可惜賣座、影評均不佳。
1978年麥可西米諾執導的《越戰獵鹿人》﹙The Deer Hunter,1978﹚又再度挽回聲勢。影片描述一群賓州的礦工工人,一起投身越戰,之後發生在彼此身上的悲歡離合與難以抹滅的戰後創傷。雖然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配角(克里斯多福華肯)等五項大獎。但還是受到不少人的批評,稱之「過於扭曲誇大」例如有名的「俄羅斯輪盤」,影片也稍嫌冗長,但狄尼洛稱職的表現,倒是頗受好評,再度入圍奧斯卡影帝。
演技奇觀勇奪奧斯卡影帝
而後在1980年以馬丁史柯西斯所導演的《蠻牛》﹙Raging Bull,1980﹚達到了高峰,影片講述職業拳擊手 Jake La Motta 的悲劇的一生。本片也可以說是,馬汀史柯西斯最佳作品之一,並譽為八十年代的最佳電影,寫實且充滿力度,融合著暴力與詩意。表面是傳記電影,但骨子裡還是寓意深長的人性寓言。
狄尼洛成功將角色桀傲不遜、偏激多疑、暴戾衝動的性格,掌握的栩栩如生。狄尼洛不靠化裝技術為戲增胖二十幾公斤的努力,不只充滿奇觀的色彩,也將電影演員的表演高度,拉到另一個層次。奧斯卡影帝的寶座,就這麼理所當然的到了他的手中。
1983年他倆又合作了一部,描寫一心想成為脫口秀明星的人的電影《喜劇之王》﹙The King of Comedy,1983﹚,雖然本片成績平平,但卻有狄尼洛少見的喜感滑稽演出。
嚴謹出眾的挑戲
1984年他參與義大利名導塞吉歐里昂的《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1984)的演出。本片是一部描寫兄弟情誼,忠誠和背叛的黑幫史詩電影,以經濟大恐慌時代為背景。影片攝製水準極優,可惜當時因片長過長而被剪的支離破碎,導致未獲得應有的評價,只獲得金球獎最佳導演等兩項提名。
後來狄尼洛又跟另一個影帝傑瑞米艾朗(Jeremy Irons)合作《殺戮戰場》的導演羅蘭約菲(Roland Joffé)的史詩名作《教會》(The Mission,1986)。電影描述一個教士在蠻荒地帶傳教,感化當地土著;最後為了護教,保護家園不惜與教廷一戰,全體犧牲。狄尼洛飾演為贖罪,而背負重擔千里跋涉的傳教士,雖然鋒頭被同片的傑瑞米艾朗搶走不少,但狄尼洛層次分明的沉重發揮﹙痛苦至救贖﹚,還是值得讚許。影片高難度的視覺呈現,也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的肯定。
接著描述在三十年代的美國黑幫頭子卡彭犯罪事跡的《鐵面無私》﹙The Untouchables,1987﹚找上他,本來他看劇本中的卡彭戲份太輕,並不想接演,後來電影公司調查發現,大眾對於卡彭的認識比男主角艾略特還深。遂決定加重他的戲份,並以兩百萬美元﹙當時算高價了﹚聘請他,狄尼洛終於首肯。果然他將惡名昭彰、喊水會結凍的黑幫老大,那種光鮮亮麗、虛榮冷酷的樣貌,演的令人髮指。同年他還又客串另一部《天使心》﹙Angel Heart,1987﹚,飾演一個魔鬼的化身,戲份也不多,但他留著絡腮鬍與馬尾的怪異形像,相當突出,任誰都忘不了他剝蛋殼而後一口咬下的表演,令人不寒而慄。
1988年《午夜狂奔》﹙Midnight Run,1988﹚他又化身為專捉嫌疑犯、收受佣金的退休警探。這次他較為輕鬆自如的演繹方式,使片中那拘謹嚴肅的角色,反而有種獨到喜感。還入圍了金球獎喜劇類最佳男主角。隔年﹙1989年﹚他嘗試演愛情片《史丹利與愛莉絲》﹙Stanley and Iris,1989﹚,對手戲是奧斯卡影后珍芳達。他飾演的不識字的凡夫俗子,其實就不太具說服力,與女主角的對手戲也鮮少火花。
90年代的另一個演技高峰
進入了90年代,狄尼洛開始了另一演藝高峰,先是在馬丁史柯西斯執導的《四海好傢伙》﹙Goodfellas,1990﹚中扮演黑幫老大,但戲份的真正中心是以雷李歐塔飾演的主人翁為第一人稱主述。本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以美國黑幫份子亨利希爾﹙Henry Hill﹚的傳奇遭遇為背景,本片獲得影評、觀眾的一致讚揚,被稱為是馬丁史柯西斯自《蠻牛》之後最好的作品。在片中演出搶眼的喬派西,還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同年,他還演出了女性導演,潘妮馬歇爾(Penny Marshall)執導的《睡人》﹙Awakenings,1990﹚,狄尼洛飾演已沈睡三十年的病患,而後竟奇蹟式地甦醒;然而他必須面對完全陌生的世界,並從頭學習與他人相處交往。但後來發現這個甦醒只是暫時的…。狄尼洛可說結合了《雨人》的自閉壓抑與《我的左腳》的肢體病痛,細膩深刻的演繹出主角的羞怯內向與對生命的渴望,到最後的哀傷絕望的苦痛,這次的演出,再度榮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同年五部最佳影片的入圍名單中,就有兩部是勞勃狄尼洛主演的,一部是《四海好傢伙》,另一部就是本片,自此他的聲望達到新高峰,他的名字就是電影品質的保證。
接著馬丁史柯西斯重拍經典《恐怖角》﹙Cape Fear ,1991﹚,再度跟狄尼洛合作。他在片中飾演被關了13年的強暴犯,他出獄後的第一件事,便是找當年為他辯護的律師。因為他懷疑律師刻意陷害他,所以他展開一場復仇計畫…。狄尼洛再度發揮它變形功力,自我鍛鍊出更強壯精實的肌肉,矯正自己的牙齒讓它歪亂,呈現出叫人不寒而慄的低俗變態形象,再度開創了自身的表演幅度,並且第六度入圍奧斯卡;一場與律師女兒的調情戲,戲劇張力幾乎破表。
而後,狄尼洛再度嘗試浪漫愛情片,《瘋狗馬子》﹙Mad Dog & Glory,1993﹚合演的有冷面笑匠比爾墨瑞與性感女星鄔瑪舒曼,他這次演出一名芝加哥警局的採證專家,無意間救了芝加哥放高利貸的黑道老大法蘭克米洛,老大便將美麗女子(鄔瑪舒曼 飾)當作「禮物」送給他使用一星期。不過本片的劇情架構沒有說服力,而且演員間也沒有產生化學效果,算是失敗之作。
1995年馬丁史柯西斯執導,描寫70-80年代的拉斯維加斯的爭權奪利的電影《賭國風雲》﹙Casino,1995﹚,片中充滿暴力寫實的華麗手法,相當有史柯西斯的個人風格,而且他再度請出狄尼洛,扮演戲中賭場老闆一角。不過看完後發現,莎朗史東光采四射的演出才是焦點,狄尼洛的表現太平穩,一下就被蓋過去。同年多產的狄尼洛又接下了另一部大片《烈火悍將》﹙Heat,1995﹚,素有王不見王的艾爾帕西諾與狄尼洛在《教父續集》多年之後再度同台。兩人一正一邪相互較競。影片拍的有點冗長,動作場面也不夠精采有力,不過儘管片中高手如雲,但你很難將目光從他們兩位身上移開,他們真是會搶戲。而且片中帕西諾和勞勃狄尼洛唯一同場橋段,雖然只有在咖啡館裡的對話,但僅數分鐘,卻也夠令人回味了。
多元化的喜劇挑戰
而近年來勞勃狄尼洛開始繼續嘗試喜劇角色的演出,先是1997年的《桃色風雲-搖擺狗》﹙Wag The Dog,1997﹚。他飾演一名白宮危機處理專家,替發生醜聞的總統解圍,找來了好萊塢製片家-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虛擬一場戰爭以轉移民眾注意力。導演是曾以《雨人》獲得奧斯卡的巴瑞李文遜,影片諷刺時事;同場較勁的是影帝達斯汀霍夫曼,看的出霍夫曼機巧喜感的演出較為突顯,後來還擠下狄尼洛,入圍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後來他就以一連串的喜劇電影重新替自己定位。例如在《老大慢半拍》﹙Flawless,1999﹚中飾演意外中風的警察,不得已要去跟原本不合的「扮裝皇后」﹙也是由奧斯卡影帝-菲利浦西摩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飾演﹚鄰居學發聲作復健,所產生的一些有趣橋段,本片主要還是看菲利浦出色的妝扮演出。在另一部電影《老大靠邊閃》﹙Analyze This,1999﹚則變身因目睹兄弟死於非命,而罹患憂鬱症需求助於心理醫生的老大。我們可以看到他一下威嚴粗暴,一下脆弱掉淚,非常逗趣,輕鬆搶去笑匠比利克里斯托的鋒芒,所以再度入圍了金球獎喜劇類男主角。
2000年狄尼洛左右開攻,一部是《門當父不對》﹙Meet the Parents,2000﹚影片描寫狄尼洛,因為心愛女兒挑了一個看不順眼的男人要結婚,開始發揮調查局人員的本事,展開調查並從中作梗。電影票房輕鬆破億,個人認為狄尼洛此時的喜劇功力已卓然有成了,他也以本片再度入圍金球獎喜劇類男主角。同年,重拾拿手的劇情片戲路,與黑人男星小古巴古汀合演的《怒海潛將》﹙Men Of Honor,2000﹚,他飾演嚴格的潛將學校教練,依舊是水準演出。狄尼洛一下喜劇一下又是勵志劇情片的演技寬度,的確不容小覷。
屹立不搖的影壇地位
後來演而優則導,在2006年自導自演了《特務風雲:中情局誕生秘辛》﹙The Good Shepherd,2006﹚。影片透過主角CIA特務詹姆斯威爾森(麥特戴蒙),回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創立過程,以及諜報人員不為人知的種種秘辛…。本片是他自1993年的《四海情深》(A Bronx Tale)後,二度執導的電影。拍的算是中規中矩,製作也頗具水準,但缺乏新意稍嫌老套。
2012年接拍大衛歐羅素執導的喜劇《派特的幸福劇本》,片中飾演男主角父親的狄尼洛,以更放鬆自在的表演,為他更獲得了久違的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最佳男配角),這也是勞勃狄尼洛唯一次以喜劇提名奧斯卡。2015年與安海瑟威和作的的溫馨喜劇《高年級實習生》,更是勞勃狄尼洛晚期最具代表性的知名演出。
勞勃狄尼洛堪稱影壇百變影帝﹙像男版的梅莉史翠普﹚,從影生涯中,幾乎跟各重量級名導都有合作,尤其跟導演馬丁史柯西斯,最能發揮他的演技。他的『方法演技』讓他詮釋各類不同角色都逼真無比,所有類型都嘗試過,成績好壞見仁見智,但他對於角色的用心之深,卻是眾所皆知的﹗而且他走紅至今還屹立不搖的驚人成就,更是後輩的模範!
註:此篇為我於2008年TiVo的專欄文章新增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