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鈕承澤導演的《艋舺》若無意外,將會是2010年台灣電影中最醒目的一個里程碑,但我指的不是他的手法內容,而是它所造成的影響力與票房紀錄,《艋舺》延續了兩年前《海角七號》的香火,也讓人見識到台灣是有能力拍出一部兼具人文氣質與商業價值的賣座電影,有別於《一頁台北》甜美浪漫風的城市行銷,《艋舺》的幫派糾結,雖然對於萬華當地造成了不小輿論風浪,但他所造成的周邊效益,不得不承認也是一種成功的城市行銷範例。

這部以男性情義為主題的電影,以八十年代台灣社會為背景,某個高中來了一名轉學生蚊子(趙又廷 飾演)因為一隻雞腿而得罪班上的小混混,也因緣際會得到了真正有勢力的廟口大哥之子志龍(鳳小岳 飾演)為首的校園黑勢力,成為其中的一份子,電影就從他的眼光來看這個只講義氣不管意義的世界。而他們五位個性迥異的兄弟,以阮經天飾演的和尚才是真正的意見領袖。艋舺兩大堂口表面稱兄道弟的情義、卻背地裡爾虞我詐的爭鬥,似乎也成為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太保們的對照組(未來式),從父執輩的恩怨,延伸而下的權力之爭,成為這部「成長」意味深厚的電影最重要核心。

從小失去父親的趙又廷,面對父親形象濃厚的廟口老大-Geta(馬如龍 飾演),不知不覺彌補其對於父親這一塊的空缺,面對母親的初戀情人外省幫老大-灰狼(鈕承澤 飾演)的不諒解與恨意,讓本來是屬於個人情感的那塊,足以擴大解讀為本省與外省黑幫勢力的相爭對立(另外,飾演趙母的林秀玲本身戲外就跟鈕承澤有段舊情,也添加若干的微妙關聯)。最後因為「背叛」所造成的傷害,無疑是劃破義氣最深的傷口,後浪推前浪的反噬與新仇舊恨的復仇也動搖了原本平穩的黑幫傳統,甚至造成兄弟鬩牆。趙又廷從一個局外人的旁觀者變成當局者的奮不顧身,這個過程剛好也府符合「成長」的定義。

藉由一班水準整齊的演員們,故事的推演才能這樣的具有說服力,邢峰、王識賢、席曼寧證明他們除了演電視劇與綜藝主持之外,也是個優秀的電影演員,而男主角趙又廷作為電影的中心人物,的確具有天才演員的資質,只可惜過火的拿捏有時失了分寸,尚待磨練。而馬如龍儼然已成為台灣教父的代表,但就像是《神鬼無間》中的傑克尼柯遜一般,他的確是最適合那個角色的演員,他也具有鎮得住全場的戲味,但老實說沒有太多驚喜,而馬如龍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此。

至於整部戲最驚艷的無疑是阮經天,他本身極具複雜性的角色塑造(略帶同性情愫),本來就很有發揮的空間,而他竟能以精練沉穩的演技將角色刻畫的如此迷人,實在叫人刮目相看,無論是抱著鳳小岳涕淚齊流的慟哭還是暗殺復仇的陰狠,他的確是全片最傑出的一位。此外不得不承認本片的技術執行之努力用心,讓全片的水平幾乎到達了台灣電影工業有史以來的高峰,精確考究的八十年代艋舺廟口、理髮店、街巷和娼寮,就已讓人嘖嘖稱奇。更不用說陳珊妮才氣縱橫的音樂選曲、還有包軒鳴動靜皆宜的流暢攝影,這些使得本片能立於堅穩的基石之上盡情揮灑。

但可惜的是因為調性的不統一與創作者的貪心與燥進,讓他離經典還有一大步。例如校園時期的嬉鬧與幻想橋段的不搭,還有柯佳嬿與趙又廷兩小無猜的薄弱,甚至不如阮經天對鳳小岳那種曖昧之情來的讓人印象深刻(女性角色的份量明顯不足),更不能不挑惕趙又廷與阮經天最後真相大白的相互廝殺,瑣碎的唸白還是充滿文藝腔的托沓。但整體來說,《艋舺》的確是今年台灣代表的通俗佳作,而鈕承澤繼處女作《情非得以之生存之道》後確實有長足的進步,然而這部電影的叫好叫座,成功延續繼《海角七號》以來台灣電影的香火,當然我們也希望這股力量能繼續發揚光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 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