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 入圍投票方法大公開

看了很多報導 幾乎都沒有公開說明過 奧斯卡入圍投票是如何產生的
那我就來說明一下它們叫偏好投票制
(proportional voting, also known as a preferential system)
一般獎項評審通常是請評審列出心中的5名或4名(像金馬獎)
然後一位算一分 統計總積分 最高的5位出線
亦或是第一名算5分 依序遞減4.3.2.1 再加總積分 取最高前五名
但奧斯卡卻是採取一種舊式的、特別的計算方法-只選最好的
方法是這樣的-

奧斯卡評審約為5800位
例如要選出五位最佳男主角候選
而有資格投票的是2400位具演員資格的影藝學院會員(不是全體)他們列出心目中的"前五名" 再把選票寄出(記住是有排名的)收到票的會計師就開始依所有名單上的「第一名人選」各自分成一份

接著,會計師把總票數除以6(應提名人數加一)以決定入圍淘汰門檻
得票超過20%的自動成為提名者,每項的應提名者為五位,因此第一輪的淘汰標準為16.67%,意即將所有選票除以六(應提名人數加一)之後,得票率少於上述標準的不予入選,如此將確認第一批的被提名者。 在演員這個項目第一輪門檻為就是480張假設選喬治克隆尼第一名與選強尼戴普第一名這兩份都有超過480張兩人就自動入圍,為求每張選票都具有一樣的效力並鼓勵「黑馬」的產生,凡是在第一輪中確認已提名者的選票,在進入下一輪計票時全數報廢不再計算。(因為你已經表達過你的意願了)如果一部片在記票時已經超過門檻(480張)入圍了,剩下投它(還未被計算)的那堆選票將以它的第二名選誰被歸在那堆選票(因為她們的第一名已經入圍就沒有再繼續算的必要)

要注意的是,如果某人或某部片在選票統計時,並未獲得任何一張「第一名」的投票(也就是說最少要有一張「第一名」的選票),那無論它獲得多高的第二名或第三名投票都無效,它將自動被排除在提名名單之外。

如果其他選票疊都沒有過第一輪的門檻必須進入
第二輪
會計師在這一輪會從最低得票「第一名」那疊選票重新分配打散將它們的第二名當第一名用分配至各疊中(因為第一名得票最少已被淘汰,而大家的第二名確有可能幫到其他疊的第一名)如果她的第二名已經入圍,將以它的第三名當第二名算。例如第二輪時最低得票「第一名」那疊某位他的選票是1.《王者之聲》 2.《社群網戰》 3,《玩具總動員3》 4.《黑天鵝》它本來應該要分到《社群網戰》那一疊但如果《社群網戰》已經入圍所以它自動升第三順位《玩具總動員3》成為她的第二名,所以會被送去《玩具總動員3》那疊

「第二名」的選票統計方式如同第一輪,
再看有沒有哪一份超過這輪的最低得票門檻如果第二輪還不能選出足夠的提名名單,則必須進入剩餘的
「第一名人選」選票中的「第三名」的投票統計,一直選到五位提名人都出爐為止。所以順序越前面越重要!!(除非第一名都很平均,入圍者一次選出沒有機會到第二/三輪)

這種方法對廣受歡迎的人選(作品)不見得有利
但卻能讓一些有獨特而獲一定比例支持的作品出頭原先的意思就是要選出大家心中最好的人選 至少是前兩名不然反而會讓大家心中普遍認為的普通好 拿到入圍門票這樣就失去選出最好之意所以如果大家能有志一同把所愛的列為第1名的話他就很容易擠上入圍名單 所以電影公關不必討好全體會員他們就積極地操作鞏固那特定的選票就好(蠻像政治選舉的)

最佳影片的決選投票規則
而自從最佳影片提高到十部之後
(最近幾年因為嚴格的百分比例限制只有九部有資格提名),最佳影片的決選投票變成要將自己心中的影片排名(只排出1~5名)如果有一半會員都選擇某部電影排在第一該影片最佳影片得主。如果在第一輪統計後,沒有一部影片被半數投票者排在第一名,就只能則找出這九部中獲得第一名票數最少的某部影片(就是最後一名),將其淘汰,然後將其票數"第二名打至其他名次中當第一名用繼續統計,直到某部影片的過半為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an Chu 的頭像
    Alan Chu

    Alan的影劇娛樂閒聊

    Alan 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