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The Father)原本以為是親情小品,但其實既感人細膩又推理懸疑,實在難以形容那種一幕幕跳躍式的敘事剪裁,讓觀者跟著主角安東尼一樣陷入一種疑惑迷霧中的思緒混亂,如同他失智症的病況般,人感知記憶的崩解,怵目驚心的程度真的就好像驚悚片。電影本身縝密精微,慢火細熬,難怪奧斯卡入圍最佳影片等六項。

  

電影改編自法國劇作家弗洛里安澤勒(Florian Zeller)的同名舞台劇作,並由他執導,描述罹患失智症的獨居老人安東尼(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開始發現他所認知的世界與現實逐漸產生落差。他雖然充滿疑惑,但卻拒絕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實,更不願意接受女兒(奧莉薇雅柯爾曼飾演)所安排的看護來照顧。隨著病情急轉直下,親情也面臨嚴重的考驗⋯ 

尤其是以一部當代背景的小品電影來說,它的美術陳設與剪輯等技術項目也都入圍奧斯卡,以往年來看,實在是相當難得的紀錄,足見其有令人驚艷的顯著發揮。就宛如多樣繁複的舞台劇搬演,整體就是主角心理感受與腦中記憶的所見遭遇,跳躍解離,讓觀眾想要抽絲剝繭,但視角觀點卻是跟著角色一起感同身受。

  

片中人物那模糊的記憶面容逐漸逝去,但記憶裡的感情卻永刻在心底,為人子女的掙扎,當事者面對病徵的無助,通常是此類題材著力強調的重點,本片在描寫這種人情世故上採取更為特別的方式(一幕幕跳躍穿插的人事物,顯示失智症那錯亂難辨的心境感受),將觀眾直接推向病患感受的一方。在比才的歌劇《採珠人》名曲「Je crois entendre encore」的男高音樂音繚繞中,更增添不少蒼涼悲戚,那高昂柔美的音符聲息在空間裡,像是揮散不去的哀愁。

 

這也當然是屬於演員的作品,兩位主角都交出了教科書級的演技。他們在複雜的情節流轉上,將情感刻劃的層次分明。奧莉薇雅柯爾曼飾演的心累女兒,演繹的收放自如,那種不捨心疼詮釋的深刻細微,身心疲憊將杯子打破,跪地拾起碎片的痛哭,盡現影后功力。

  

而安東尼霍普金斯無疑是全片靈魂人物,如果他的演技是用「爐火純青」來形容,那他的爐火就是三昧真火,一種純熟洗鍊到最極致的境界,尤其是他的眼神從原以為的慧詰狐疑,到後來其實是失神退化,時而暴躁易怒、時而脆弱易哭,展現教科書級的表演。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an Chu 的頭像
    Alan Chu

    Alan的影劇娛樂閒聊

    Alan 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