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2021年)很榮幸擔任國際新導演競賽的會外賽「台灣影評人協會推薦獎」的評審。過程中看了很多精彩優秀的各國作品,最終我們選出的《煙硝中,我們狂歡》,其實也是我個人心中的第一名,接著我將介紹在本屆入圍202123屆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所有競賽影片(12部),前四部介紹的電影是本屆入圍作品之中我較喜愛的。

 

本屆的得獎名單在9/28已經揭曉,結果其實沒有太意外,東南亞電影《失落邊境》(Taste)勝出,這是比較容易在風格化的藝術調性中被挑出來的作品,就新導演而言,黎豹(LÊ Bảo)有著過人的精煉成熟,而且也有著前輩大師們的影子,在承繼大師養分與轉化成自我特色上,給了觀眾強烈的印象。

  

簡單來說,《失落邊境》是非常意象化、劇場形式的電影,完全可以理解會有人,說本片會讓人聯想到蔡明亮、阿比查邦等人的風格影子。劇情描述男主角是奈及利亞足球員(黑人),與四位不同年齡外形的越南女子住在一個屋簷下生活。飲食交談、便溺交媾,赤裸身體、坦誠相見,所有形式色彩話語都被退去,極為簡約詩意。

 

在幽靜沉緩、漫長抑鬱的氛圍裡述說人物困境,許多鏡頭是可以令人深思許久的,例如女子凝視著爬附在黑人陰莖上的蝸牛,或是逐漸充氣膨脹而皺摺波動擺盪的熱氣球帆布,都是很獨特而難以言述的奇妙感受。

  

至於獲得我們影評推薦獎的《煙硝中,我們狂歡》(Celts),我認為相對來說,是門檻沒那麼高深艱澀,好看紮實且言之有物的出色作品。導演米莉卡托莫維奇(Milica TOMOVIĆ)以小女孩的生日慶生聚會為核心,從家庭成員輻射出親友鄰居、國家社會的議題,歷史與情史交錯在一起。

 

影片在眾多人物彼此糾結的互動關係中,男女、男男、女女,在龐大的壓力下宣洩自我的情慾,是欲望發洩也是生存的出口。成人與童趣交纏在一間屋內派對,宛如現實人生。導演、劇本都有嫻熟出色的功力,演員們的表演也都水準整齊(且尺度大膽),他(她)們各有鮮明的角色線條,影片收尾也讓人驚豔。

  

阿茲拉丹妮茲歐卡(Azra Deniz OKYAY)的《歡迎來到鬼魅之都》(Ghosts 也是我自己看了覺得很不錯的影片,電影以四名不同階層背景的人物,在這座城市裡因為一件事件彼此有了連結甚至是環環相扣的牽扯。四名人物分別代表不同世代立場,在現實環境下沒有所謂的善惡,只有求生的真實人性。資深攝影師巴瑞斯歐茲巴塞爾流暢迷人的光影運鏡,讓這個沉重的題材有了鮮活的生命力。劇本結構完整扎實,導演場面調度純熟。

 

另外,菲利普拉科特(Philippe LACÔTE)導演的《西非夜譚》(Night of the Kings),內容是描述在與外界全然隔絕的鐵幕牢籠,一名年輕男子必須用「說書人」的身分來努力讓自己生存下去,他將的傳說故事與真實人生講得天花亂墜,從現實監獄的幫派鬥爭到的故事理的魔幻傳說,在非洲舞蹈歌聲、詩歌念白中,這個劇場化的非洲監獄風雲,顯得豐富多采,層次飽滿。而且電影裡的稍嫌粗糙的魔幻特效風格,我自己看來是有點諷刺趣味的感覺。以上四部是本屆我較為喜歡的電影。

 

其他入圍作品也算各具特色,首先《由宇子的天秤》(A Balance)是由春本雄二郎導演的社會寫實題材,日式文藝劇情的壓抑平靜,但平靜下卻感受到波濤洶湧,劇情曲折有戲,走在社會邊緣的鋼索上,拉一把卻也可能也把自己推向深淵。女主角瀧內公美表演內斂細膩,精采詮釋主角的強悍冷靜,替電影加分不少。只是日本電影的套路看得很多,相較前面四部不太容易跳出來。

 

安德烈亞斯馮塔納(Andreas FONTANA)導演的《沉默代號 Azor》(Azor),影片帶領觀眾走進劇情結構中權貴高牆之內,挖掘不同於以往類似題材關注弱勢人物的視角面向。全片處理算是縝密嚴謹,一種高壓未知的氛圍揮之不去,尤其是刻劃那些既得利益者的擔憂不安,算計貪婪令人印象深刻。只是就稍嫌四平八穩了點。

 

本屆的兩部台灣代表之一,《徘徊年代》(Days Before the Millennium)是張騰元導演的台灣新移民題材,電影用兩段世代來做連結,並可以用類似人物的搬演來營造時代宿命與過往傷痕的軌跡。鏡頭底下新住民今昔的命運在這座島嶼上,逐漸有進化的面貌。劇情中的過去與現在,加上片尾舞台表演的譬喻,蠻少看到新住民的題材可以拍到這樣長篇幅而且面向多元的內容。

 

本屆最讓人新奇,也最與眾不同的奇片就是提姆萊昂德克(Tim LEYENDEKKER)導演的《性・愛饗宴》(Feast),提姆萊昂德克頗具巧思地用故事重演、人物訪談、事件紀實等虛實交錯的敘事方式,提出病毒散布與人類親密關係、個體與群體,甚至還以花卉植物學來延伸,編導各種提問與質疑,是有點硬的作品,充滿思考與辯證的空間。但是影片的觀影門檻真的有點高,各篇幅間手法結構上的碰撞牽連很有挑戰性,大概會是兩極化反應。

 

另一部台灣代表是《綠色牢籠》(Green Jail),從2016年「狂山之海」計畫之第一部曲《海的彼端》到2021年上映之第二部曲《綠色牢籠》,導演黃胤毓持續他的「八重山台灣人」系列,都在不同老阿嬤身上看到屬於歷史國族的滄桑痕跡,失根顛沛的人生都是時代下的悲劇。導演用紀實手法與重演戲劇的方式呈現那些殖民時代的故事,躲債流氓與的亡命之徒都化為林中野鬼,外來身份的飄盪其實就像孤魂野鬼,老阿嬤的租客也是流浪天涯的金髮青年,在這個邊陲地帶的的礦坑之島,只有孤寂落寞、星空大海與之相伴。

 

我認為卓拉盧克斯(Zora RUX)導演的《結婚,先不要》(Second Thoughts),是有著商業浪漫喜劇的開頭,但是後來完全不是這麼回事的創意奇想。影片中那些內心小世界不斷冒出,各式人物紛紛現身打擾糾纏,在不同虛擬(但真實)人物的圍繞對話中,不斷辯證男女情愛關係裡的溝通議題,沒有兩性專家指引,大家就在腦中激盪,愛情不一定會有標準答案。影片對話非常多,不斷冒出的虛實角色的辯證也是另一種觀影挑戰。

 

非常日常生活感的小品,《女孩們的夏日浮光》(Short Vacation)權珉杓、徐韓率兩位導演用一場夏日暑期的攝影出遊,幾個小女孩在百無聊賴的夏日時光中遊晃迷路探險,展現非常即興生活況味,有時聊天談心、打鬧說笑,一覺醒來,其實會發現成長都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很成長電影,看完會咀嚼那些隨性不經意的光影片刻。

 

中國電影《野馬分鬃》(Striding Into the Wind)片中主角阿昆屌兒啷噹又迷惘苦悶的模樣,多少呈現導演魏書鈞本身混沌茫然的大學生活投射,這是講電影拍攝過程的電影,影迷看到戲中人講侯導、洪尚秀等等一定會會心一笑。就導演自己的訪談這部多少也點自傳色彩,主角阿昆的衝動憤懣多少也有對當代中國社會百態的犀利批判,電影一直有種逃出遠走的抒發,但片中人物最終還是侷困在無奈的運命棋盤之內,慘淡青春被迫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 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