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傳記電影《梅艷芳》「做人要有頭、有尾、有交代」,從荔園小歌女到紅磡超級天后,電影以充滿崇敬的心意與敬愛,描繪了梅艷芳自小到大的跌宕起伏的舞台人生,沒有太刻意都呈現她演藝事業的風光燦爛,反倒是用更多篇幅刻劃她與恩師劉培基(古天樂 飾演)、蘇先生(林家棟 飾演)的情誼,與日本歌手近藤真彥(片中易名 後藤)刻骨銘心的戀情,與姊姊梅愛芳相依為命的親情,當然還有跟張國榮的相互扶持的堅定友情。
電影想呈現的是梅艷芳這個「人」的樣貌,而非高高在上的巨星。看得出來這片幾乎動員了最好的人力技術資源(幕後全是金馬獎、金像獎得主),片中那七八十年代的歌廳劇院、霓虹街景、排檔攤位才能如此逼真呈現。電影賣的是懷舊情懷、還有那一去不復返的香港演藝風華。林家棟飾演的蘇先生片中提點梅艷芳的那句「唱歌最重要的是感覺,特別是慢歌,不是要唱出妳有多傷心,而是唱出唏噓。唱快歌不是唱出興奮,是要唱出反叛。」完全點出梅艷芳歌藝上的特色。
我想導演梁樂民已經將可以碰觸的內容素材盡力發揮,有些議題沒拍,真的不是他可以違逆的,片中還特別描寫她上台領金馬影后的橋段,還有金馬獎座的特寫(她三獲香港金像獎反而都沒有篇幅呈現),對照現在的香港影壇情勢更是格外諷刺。另外,除了豐功偉業的演藝事蹟外,那些為了慈善公益勇敢發聲的俠女性格,還有懂得付出、提攜後進的高尚情懷,更是讓她「香港女兒」的地位屹立不搖的關鍵。
儘管如此,梅艷芳的人生還是有太多故事可以說(她二十出頭就是歌后,24歲得金馬影后)。電影都要帶到,難免拍來平鋪直敘、蜻蜓點水般迅速帶過,感覺會是流水帳,但因為有真情,因為有那些段落加進真實本尊的畫面做輔助、讓梅艷芳的精神身影一直在存在電影本身,所以那些時光浮影也能感動人。
作為觀眾尤其是影迷,電影裡那些關鍵時刻真的會讓人無法抵擋,例如梅艷芳面對摯友張國榮驟逝的打擊、披上白紗與恩師劉培基談心的黯然神傷。尤其片尾她舞台人生的謝幕曲「夕陽之歌」,催淚程度簡直媲美《茱蒂》或是《波希米亞狂想曲》的片尾戲,歌手的傳記電影的大絕招。而且「夕陽之歌」的原曲就是摯愛近藤真彥的代表作「夕焼けの歌」翻唱過來的,同時告別舞台也揮別舊愛。
由新人王丹妮飾演的女主角,樣貌氣質真的很到位,巨星角色真的不容易詮釋,但她已經算是可圈可點了。而林家棟、古天樂兩位香港影帝更是稱職綠葉,他們的自然穩練讓角色充滿厚度與溫度,尤其古天樂演繹劉培基亦師亦友亦父的摯友形塑,拿捏的恰到好處,火候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