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入圍本屆金馬獎的12項大獎,領先所有商業電影,很容易誤以為他是技術取勝的香港大片,但它雖有著沈重深刻的議題,但其實是當代社會紀實電影,沒有光鮮亮麗的炫目視覺,但更多是貼緊邊緣人物的心聲氣味。
比起第一部電影《翠絲》的性別認同與家庭關係,導演李駿碩的第二部電影《濁水漂流》將鏡頭目光放在露宿街頭的遊民,探討社會底層所延伸出來的社福體制、當代處境等議題。
在這社會邊緣的族群各自有各自不堪的滿腹苦水,這些水用香江之水,匯聚成漂流濁水,混濁不清、苦澀酸鹹。讓人想起梅艷芳的「似水流年」提到的”外貌早改變,處境都變,情懷未變”,沒這麼多批判,更多的是喟嘆。
電影的確為強烈社會議題導向,就像導演自訴的,電影講的是「人都有權爭取自己應有的尊嚴」這個中心主旨可以擴散至任何弱勢族群,導演從關注這些遊民來表達對於香港社會的關懷,那句「政府做錯事就是要道歉」其實意味深長。最後的大火似壓抑下的怒火。
大明星扮老扮醜顯滄桑,是表演變形的舞台,吳鎮宇、謝君豪、李麗珍都是,他們在這些生活化氛圍中,他們必須用力洗盡鉛華與環境融為一體,展現方法演技的實踐。編導用他們來呈現這是部寫實風格的戲劇,他們的改頭換面也是一種象徵性的手法,當然這部分痕跡也是看得到的。
大家或許覺得李麗珍入圍有點聲音,但她在片中一些靜默無言,或低迴眼神流轉的表現,相當細膩。有點接近封后作《千言萬語》的內斂氣息,只是戲份真的太輕。最自然的反而是入圍男配角的柯煒林,他的表演自在清澈、閃耀著低調光芒,尤其片尾的魔幻時刻轉變為正常談吐,更讓人覺得他前面扮演的真成功。他戲裡名叫「清軒」剛好對比片名裡是「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