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金馬獎最佳導演,頒給了羅卓瑤的《花果飄零》(Drifting Petals),其實她早在九十年代就已經是華語影壇頗具聲望與地位的代表性導演,代表作《愛在他鄉的季節》、《秋月》、《浮生》都是華語影史經典,也是她著名的移民三部曲。本片也是她與丈夫方令正共同編劇、監製的電影。影片談的是「哀歌,那記憶中的城市」,也是香港「雨傘運動」後的港澳之際遇,她以舒緩詩意地旁述念白,不斷游移的手持鏡頭,在澳洲、澳門、香港等地的拍攝出一種飄蕩感。男主角是留學歸鄉的音樂家,影片從他身邊接觸的親友路人們,拼湊出世代環境的苦悶嘆謂。(有個畫面很有趣,是楊德昌遺孀彭鎧立講了《一一》等等的路人對話,但真的很短)。

  

例如用「雨傘運動」事件的影像回顧,導演羅卓瑤用的鏡頭裡的影像,主角與遭遇的人物間的互動,紀實性地帶出留在人們心中的陰影傷痕與憂愁。更延伸,電影甚至還提到1966年澳門發生的「一二.三事件」暴動事件,串起這些社會事件,現今與過去,霓虹高樓與古蹟老宅,鏡頭就這樣游移穿梭,帶著觀者從那些別具意涵的城市軌跡裡,感嘆它的今昔浮沉。

  

清末古曲石更、辛漢創作的《中國男兒》、李叔同的《祖國歌》於片中出現,聽來格外諷刺,導演將反清烈士與社運青年做連結,也是很大膽的呼應。那些在街上宛如遊魂的角色們,恰似那些無辜民眾的面容。像是陰陽眼少女的「指證歷歷」讓電影在紀實手工感中散發些許魔幻氣味。

  

不斷流瀉而出的琴聲樂音,是角色內心激動湧現的情感。有一幕應該是全片最幽默的點,男主角彈琴太急促趕拍,老師就唸他「趕什麼!有約女朋友?」男主角就默默回他「沒女朋友⋯也沒男朋友」令人發噱。琴音像是反抗抒發的低吟怒吼,調和情緒流轉的通道,也再藉由當時那些古典音樂大師的飄蕩遭遇,呼應現在。

  

雖是學生製作的低廉預算與實驗電影的前衛精神,但卻拉高至百年歷史的格局高度,捉襟見肘的預算一點也藏不住羅卓瑤身為創作者的深入觀察,與對於當前香港未來的關注,這樣的創作態度與堅持,令人尊敬。

 

arrow
arrow

    Alan 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