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拍電影》應該是華語影史首次聚焦在一位香港女導演紀錄片,許鞍華是港台所有電影獎的紀錄保持人(三座金馬最佳導演、六座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電影開頭的片名上字,就是她引領著《明月幾時有》的工作人員走上金馬紅毯,那種為電影藝術緩步優雅向前的姿態,其實就無比動人。

  

她的作品種類紛雜多元,就像是八十~九十年代的香港影壇,百花齊放。從驚悚懸疑的首部作品《瘋劫》,到「越南三部曲」(電視《獅子山下:來客》、《胡越的故事》、《投奔怒海》,武俠改編《書劍恩仇錄》、《香香公主》。甚至挑戰動作片《極道追蹤》,還有從自身成長故事取材的《客途秋恨》、求學經歷《今夜星光燦爛》。

  

其他例如拿手的靈異題材《撞到正》、《幽靈人間》,文學性濃厚的張愛玲作品改編《傾城之戀》、《半生緣》以及還未上映的《第一爐香》。而這條文學路線的極致發揮就屬《黃金時代》,我認為她找到新的文學敘事角度,走得很前面。

  

但她最叫人稱道的還是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注,無論是野心龐大的《千言萬語》、輕喜劇類型的《女人四十》、《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中年情懷的《男人四十》或是真摯動人的《天水圍的日與夜》,以及老人長照的內斂傑作《桃姐》,充滿她對庶民生活議題的深刻關照。

  

後來更藉由合拍片的資源,拍出屬於香港的抗戰電影《明月幾時有》,明的是對日抗戰,其實還是她送給香港人民的打氣信,利用主旋律來暗喻世事。片中她在中國宣傳的水土不服可以看到這位導演的真性情與堅毅傲骨,當中國主持人跟她溝通講回歸後的優點,只看她表情一沉,私下與宣傳溝通,她明白表示講電影都可以,講其他祝福的話,她辦不到。

  

這位中日混血、出生中國東北、成長求學於港澳,去英國學電影教育的女子,在商業性濃厚的香港影壇,沒有電影公司的背景支持,她亦沒有自己的電影公司,就是自己找資源,所以一路以來其實也是跌跌撞撞,尤其叫好不叫座的那低潮十年,但也成為她後來庶民生活題材再創高峰的養分。

  

這部紀錄片一邊爬梳她數十年來的影視作品,另一邊藉由大量的側拍紀錄,展露做為一個華語重量級導演的私下一面,例如觀眾應該可以第一次看到許鞍華在片廠發飆的樣子(要知道沒有導演會是好脾氣的,只有有時嚴厲、很嚴厲、非常嚴厲),或是她鮮少透露的感情觀。電影比較多的篇幅,是她與母親相依為命的生活點滴。

  

就像她的作品,其實都是描寫一種孤獨漂泊甚至獨行的狀態,在角色人物外在環境或是自身內心的狀態下,這有點映照創作者本身,為了電影義無反顧投入,但創作外的生活行事、人情世故有時候就忽略缺漏了,宛如香港影壇的熱血孤俠。雖說她鮮少在票房大鳴大放的作品,但其作品裡流露的人文主義作者一面,卻也讓評論者或是影迷備感珍惜(是要被呵護的)。

可以看到影片中的她就是不停的在街巷中穿梭行走搭車,宛如是一種看景修行,隨時隨地都在想創作這件事,像是她後期作品中那些靈光乍現的寫實片刻,就像她自己說的,她現在是創作能力比過去更好,信手捻來都是題材,而且手法角度愈發嫻熟大膽(打破第四道牆的《黃金時代》,我認為是過去的她拍不出來的),做為一路欣賞她的影迷,也是希望她的新作品能繼續推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an Chu 的頭像
    Alan Chu

    Alan的影劇娛樂閒聊

    Alan 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